您好,歡迎訪問廣州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官網!
Professional and fast after-sales service to provide you with considerate

10年後的新能源車什麽樣_綜合分析_市場行情__複合材料信息網

瀏覽: 時間:2025-01-01

10年後的新能源車什麽樣
 
  5月8日,國務院發布了《中國製造2025》,提出了中國製造強國建設3個10年的“三步走”戰略。幾天後,工信部又對《中國製造2025》中有關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10年戰略目標進行了詳細解讀。   到2025年,中國的新能源汽車,不僅要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,而且年銷量要達300萬輛,在國內市場占80%以上。那麽,10年間中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應該怎樣發展?2025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應該是什麽樣?   本期記者為讀者解讀中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10年戰略發展宏圖。   (一)純電動和插電混動   產銷量市場占有率雙提高:到2020年,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,在國內市場占70%以上;到2025年,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300萬輛,在國內市場占80%以上。   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:到2020年,打造明星車型,進入全球銷量排名前10,新能源客車實現批量出口;到2025年,2家整車企業銷量進入世界前10。海外銷售占總銷量的10%。   配套能力明顯增強:到2020年,動力電池、驅動電機等關鍵係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在國內市場占有率80%;到2025年,動力電池、驅動電機等關鍵係統實現批量出口。   逐步實現車輛信息化、智能化:到2020年,實現車-車、車-設施之間信息化;到2025年,智能網聯汽車實現區域試點。   (二)燃料電池汽車   關鍵材料、零部件逐步國產化:到2020年,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批量化生產的質量控製和保證能力;到2025年,實現高品質關鍵材料、零部件實現國產化和批量供應。   燃料電池堆和整車性能逐步提升:到2020年,燃料電池堆壽命達到5000小時,功率密度超過2.5千瓦/升,整車耐久性到達15萬公裏,續駛裏程500公裏,加氫時間3分鍾,冷啟動溫度低於-30℃;到2025年,燃料電池堆係統可靠性和經濟性大幅提高,和傳統汽車、電動汽車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,實現批量生產和市場化推廣。   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進一步擴大:到2020年,生產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並進行示範運行;到2025年,製氫、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,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。   (三)節能汽車   到2020年,乘用車(含新能源乘用車)新車整體油耗降至5升/100公裏,2025年,降至4升/100公裏左右。到2020年,商用車新車油耗接近國際先進水平,到2025年,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   (四)智能網聯汽車   到2020年,掌握智能輔助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,初步創建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係及生產配套體係。到2025年,掌握自動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,創建較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係、生產配套體係及產業群,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。   (一)純電動和插電混動   研發一體化純電動平台:開發高集成度的電動一體化底盤產品技術,高度集成電池係統、高效高集成電驅動總成、主動懸架係統、線控轉向/製動係統、集成控製係統,實現整車操縱穩定性、電池組安全防護、底盤係統的輕量化的研究應用。   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和增程序器發動機:開發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,開展離合器、電機及變速箱集成開發、混合動力係統控製和集成技術開發。重點掌握新型結構發動機、高效高密度發電機的開發,研究高效發動機與發電機的集成的核心關鍵技術,形成增程器係統的自主開發和配套能力。   下一代鋰離子電動力電池和新體係動力電池,高功率密度、高可靠性電驅動係統的研發和產業化,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:創建和健全富鋰層氧化物正極材料/矽基合金體係鋰離子電池、全固態鋰離子電池、金屬空氣電池、鋰硫電池等下一代鋰離動力電池和新體係動力電池的產業鏈,並推動高功率密度、高效化、輕量化、小型化的驅動電機的研發。   基於大數據係統的智能化汽車產業鏈建設,突破車聯網應用、信息融合、車輛集成控製、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:創建基於大數據係統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係和生產配套體係,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突破環境感知與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、信息支撐平台與協同通信技術、智能決策及智能線控技術、智能網聯汽車的車輛集成技術、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技術等關鍵技術。   (二)燃料電池汽車   燃料電池催化劑、質子交換膜、碳紙、膜電極組件、雙極板等關鍵材料批量生產能力建設和質量控製技術研究:開展高功率密度電堆用的低Pt催化劑、複合膜、擴散層(碳紙、 碳布)、高性能及耐受性質子交換膜材料、高可靠性及低鉑擔量的膜電極(MEA)、高性能及高可靠性的金屬雙極板的開發和質量控製技術的研究,形成批量生產能力。   燃料電池堆係統可靠性提升和工程化水平的研究:提高催化劑及其載體的抗氧化能力,質子膜的機械和化學穩定性;改進燃料電池材料製備工藝和質量控製,提高電堆設計水平;驗證電堆運行壽命,解決車輛運行條件下的電堆均一性問題;結合車輛動態運行特征,對係統級運行與操作條件做匹配優化;實現係統級壽命驗證與參數表征,提高產品級壽命;提高係統零部件的可靠性,開展係統可靠性分析與設計改進。   汽車、備用電源、深海潛器等燃料電池通用化技術研究:開展燃料電池通用化技術研究,2020年,實現關鍵技術攻關,研發出新一代的金屬雙極板電堆,2025年,完成商業化產品全產業鏈的建設。   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可靠性提升和成本控製技術:開展燃料電池發動機係統集成與優化,實現燃料電池整車可靠性提高;推動燃料電池關鍵材料(膜、炭紙、催化劑、MEA、雙極板等)及係統關鍵部件(空壓機、膜增濕器、電磁閥、車載70MPa氫瓶等)國產化,開發超低鉑,非鉑催化劑,降低材料成本,促進燃料電池係統產品化和工程化,實現燃料電池係統設計模塊化,並改進生產製造工藝。   (三)節能汽車   整車輕量化技術、低滾阻輪胎,車身外形優化設計:推廣應用鋁合金、鎂合金、高強度鋼、塑料及非金屬 複合材料等整車 輕量化材料和車身輕量化、底盤輕量化、動力係統、核心部件輕量化設計。形成低滾阻輪胎開發技術、節能、安全、舒適等性能控製技術、低風阻整車開發技術、整車智能熱管理技術等整車集成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能力。   柴油機高壓共軌、汽油機缸內直噴、均質燃燒和渦輪增壓等高效率發動機,提高熱動能量轉化效率:促進柴油機高壓共軌技術的自主開發,推動柴油發動機在乘用車上的應用。推動高效汽油發動機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,提升熱動能量轉化效率,降低能耗。促進汽油機缸內直噴、均值燃料、廢氣再循環+高壓縮比、可變氣門正時(VVT)、可變氣門升程(VVL)、廢氣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技術等高效燃燒技術的開發與自主供應;低摩擦軸承、低粘度機油、激光珩磨等低摩擦新產品和新工藝的開發;形成電子節溫器、電子水泵、智能發電機等高效附件的開發與商品化能力。   商用車自動控製機械變速器、高效變速器、節能空調、起停技術和製動能量回收技術的研究優化:實現雙離合器總成、電液耦合液壓閥體、液力變矩器、高壓靜音油泵核心技術突破與國產化。促進機械變速器自動控製、變速器多檔化、手動變速器平台化、提升變速器效率,與國際趨勢接軌。研究優化節能空調技術、啟停技術、製動能量回收技術和零部件的開發,實現國產化批量供應。   (四)智能網聯汽車   基於車聯網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係統:在現有的Telmatics係統基礎上,為乘客的安全便利出行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。   公交及營運車輛網聯化信息管理係統:全麵升級及優化公交、出租及各種運營車輛信息服務及管理係統,為專業駕駛員的安全、綠色與高效出行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,同時為營運管理與交通管理部門提供係統的監控、調度和管理服務。   裝備智能輔助駕駛係統的智能網聯汽車:包括車道偏離預警係統、盲區預警係統、駕駛員疲勞預警係統、自適應巡航控製係統及預測式緊急刹車係統,能提供至少兩種可共同運行的主要控製功能,如自適應巡航控製(ACC)與車道偏離預警的結合,以減輕駕駛人負擔。減少交通事故30%以上,減少交通死亡人數10%以上。   裝備自動駕駛係統的智能網聯汽車:包括結構化道路下和各種道路下的自動駕駛係統,可執行完整的安全關鍵駕駛功能,在行駛全程中檢測道路狀況,實現可完全自動駕駛。無人駕駛最高安全車速達到120km/h,綜合能耗較常規汽車降低10%以上,減少排放20%以上。 更多信息請關注中國 複合材料信息網 http://www.cnfrp.com

關鍵詞: 複合材料 輕量化材料 碳

  • 下一篇: 美日對華封鎖:碳纖維禁運 國產戰機陷入瓶頸
  • 上一篇: 普利特:高端化+國際化的改性塑料龍頭
[ 行業資訊搜索 ] [ 加入收藏 ] [ 告訴好友 ] [ 打印本文 ] [ 關閉窗口 ]

相關資訊

  • 熱塑性碳纖維複合材料可回收成最大亮點
  • 美國賽車協會中複合材料的演變
  • 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用於混凝土橋翻新
  • 納米複合材料可高敏感測水中重金屬鉛
  • Linköping大學研發新型複合材料用於可伸縮熱電
  • 機器人擠出機--複合材料增材製造低成本的選擇!
  • Polygon公司將複合材料用於氣瓶和全裝配氣瓶
  • 【華誠模具】專業複合材料模具解決方案製造商
  • 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複合材料指數小幅收縮
  • Onto®表麵處理技術提高油漆、塗料和粘合劑對複
網站地圖